Air&N2·Saunato

左图:雨中回收渔网的渔民们;右图:日出时分,渔民们坐在刚装载完用以支撑渔排的泡沫浮球上休憩。海上的生活是单调而又茫然的,渔民们也习惯了这样晚上8点休息,早上4点便开工的生活。
左图:渔民们所工作的网箱养殖基地又被称作渔排,由木板、浮球、渔网结合水力、太阳能等发电设备建立而成。除了日常劳作,渔排也是渔民们居住的地方;右图:接近成熟的大黄鱼。随着三十年的发展,黄鱼的网箱养殖不仅产出极高的经济效益、保护黄鱼的同时在培养黄鱼的过程中还能进行饲料的试验。
左图:渔民们居住的海上房屋,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“漂浮不定”的居所;右图:一艘收购人工养殖鱼的渔船内部,渔民们正在打麻将。
左图:13级台风苏迪罗抵达前,被留在渔排上的田园犬。常年居住在渔排上的生活总是孤单的,与世隔绝的,渔民们养的用以看守渔排的狗自然也不例外;右图:渔民李慧生在雨中劳作,他的妻子在一旁等待。李慧生是这个渔排的排长,也是这个养殖基地上唯一的当地人,他的妻子并不是渔民 ,因为并不适应海上的辛苦,所以他的妻子仅仅会在假期带着女儿来陪伴丈夫。
左图:13级台风苏迪罗登陆前的12小时。鉴于苏迪罗的高威胁,边防强制要求所有渔民撤离上岸,渔民们正在将他们的卧室从渔排上解开,并绑在重量极高的海草养殖的绳子上,而他们的狗则一直跟随着这栋房子。 右图:13级台风苏迪罗登录前的8小时。强力的台风抵达前夕,天气往往反常的好,但撤离时那一米高的海浪恰恰预示着:台风不远了。
13级台风苏迪罗登陆前的12小时,安置妥善的渔民卧室。
左图:苏迪罗的恐怖威力摧毁了渔民登陆时,用以停放快艇的浮桥。 右图:在面对恐怖而无能为力的台风时,鲜有人会信奉英雄主义,渔民们深喑此道。台风肆虐的两天里,他们尽情放纵,展现厨艺,因为他们并没有太多这种机会去调剂他们那重复而又隔绝的生活。
左图:当台风稍微减弱时,渔民们毫不犹豫地回到了他们的渔排进行抢修。相对于周遭的渔民们,他们还算幸运,因为苏迪罗台风仅摧毁了他们一个工作站而已。 右图:台风肆虐时恐慌的鱼群。
由于台风苏迪罗的影响,渔民们的网箱基地的几个浮球被损坏,也带来了大量漂浮的垃圾,渔民们当日的工作便是清理这些垃圾并调整好木板。
左图:台风过后,一片狼藉的海面。右图:夏季逐渐结束,天气不再恶劣,只要应付了秋季的大黄鱼烂尾病,便将迎来收获的季节。一眼无垠的青蓝,这便是渔民生活的缩写。

【栖居于海】


一组关于我的家乡——福建的图片故事,我的毕设摄影书的非完整版,也是这次我们Saunato联展的参展图,展览传送门:http://www.lofter.com/lpost/1e94581d_d541c8f


也欢迎参加我们桑拿团同期举办的比赛:“故乡之源”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大黄鱼曾是东南沿海一代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,但随着滥捕及环境恶化,野生的大黄鱼在1987年几近灭绝。

为了保护这一物种,同时维持沿海渔业,在科学家的引领下,大黄鱼的人工网箱养殖技术得以在福建普及。渔民们开始利用木板、浮球、渔网结合水力、太阳能等发电设备建立起了一个个海上方阵。30年的发展,大黄鱼人工网箱养殖技术已经成熟,为渔业提供着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,也给予不仅仅周边地区,甚至全国各地务工人员大量的工作岗位。

渔民们除了应付日常的高强度的工作,还要面对着海上多变复杂的天气,尤其是夏天到来之时。2015年的夏季,福建经历了5个台风,在这几个月中,渔民们鲜有接触到晴天,阴雨天似乎是永远的主题。对于大多数老渔民来说,台风早已司空见惯,所以即便面对13级台风苏迪罗的正面登陆,他们也能不慌不忙地撤离上岸,享受片刻的“闲暇”。

漫长、平淡的海上生活带给渔民们的,除了日复一日的劳作和恶劣天气,只有孤独。来自天南地北的渔民们,一年四季栖居于海上,远离陆地,自己的家人与社会。


年轻的渔民或许还怀揣着梦想,期望在渔排上劳作几年后,能赚够本金,回到自己的家乡经营生意、盖房生子。而老渔民们已经习惯海上的生活,他们有时也会向往旅游,去一些不同的地方,但即便13级台风肆虐时,他们也宁愿守在海上的房中,而非陆上的庇护所。


对于他们来说,一眼无垠的青蓝,这便是渔民生活的缩写,无论他们各自是否还怀揣梦想亦或习惯孤独。


评论(10)
热度(219)

© Air&N2·Saunato | Powered by LOFTER